古絲綢之路,東起長安、洛陽,向西北進入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天山山脈的南北山麓進入今天的中亞地區。今天的托克馬克、奧什、塔拉茲、塔什干、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城市,都在中國和中亞的交往歷史上赫赫有名。
在古代,中亞地區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而在現代,“一帶一路”沿線又見證了中國與中亞地區不斷加深的各領域合作。10年來,中國企業在能源、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等領域同中亞各國開展了廣泛合作,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
10年間,中國和中亞五國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據統計,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在2022年達到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共同實施了油氣采礦、加工制造、數字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項目。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化工合作在中國—中亞間的總體合作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成為中國—中亞合作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中亞油氣管道連通能源絲路
今年5月19日,中國—中亞峰會上發布的《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上指出,中國與中亞各方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伙伴關系,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進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領域合作,加強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實施綠色技術、清潔能源等項目,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各方指出,穩定的能源供應對發展經貿投資合作的重要性,支持加快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建設。各方指出,能源合作是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方注意到關于制定旨在發展低碳能源的聯合國戰略,以及在聯合國主導下制定優先發展氫能國際合作路線圖的倡議。
中國與中亞之間的油氣管道作為“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重要工程,被途經國譽為與中國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中國—中亞能源合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區域各國發展訴求高度契合,共同實施了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中哈原油管道等一系列戰略項目。中國企業也在中亞地區成功運營了阿克糾賓、PK兩個千萬噸級油田項目和阿姆河千萬噸當量氣田項目等,直接推動了中國—中亞的“五通”建設。通過戰略、政策、標準、機制對接,中國—中亞油氣管道帶動了中國與中亞在工程建設、技術服務、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構建了以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等為主干的西北通道,成為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關鍵。
2004年投產的西北原油管道,是中哈合作建成的第一條管道,2021年年底,西北原油管道反輸改造完工,開辟了哈國原油東輸中國的新通道。中哈原油管道2006年建成投產,成為我國首條陸上原油進口通道,被譽為“絲綢之路第一管道”;哈國南線天然氣管道2015年全線投產,徹底改變了哈國南方依賴進口天然氣的局面,還開辟了哈國天然氣出口中國的新通道。
中亞油氣管道既構筑起保障國家能源供應體系的西北能源大動脈,也實現了中亞國家油氣出口多元化的目標。這些管道構建起現代的能源絲路,實現了中亞油氣資源與中國廣闊市場之間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于維護油氣資源國和消費國的共同利益意義重大。
包括中亞天然氣管道在內的中亞各油氣管道不僅是沿線國家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其建設運行也有力促進了各沿線國家油氣工業的發展,通過帶動就業、繳納稅費、投資分紅、本土化人才培養、文化交流融合、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打造“傳遞友好、情誼和幸福”的“友誼管道”,成為文化交流的紐帶、民心相通的橋梁,深化了中國與各相關國家的關系。中亞天然氣管道自2007年啟動建設至今,為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提供長期就業崗位超過1600個,建設期創造臨時就業崗位上萬個。項目的實施還帶動了沿線國家相關施工建設、技術服務、管道運行等行業企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能源化工投資合作不斷
中亞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也有清潔能源和化工建設等需求。中國與中亞各國彼此關切照顧,開展互利合作。中國企業通過幫助改善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促進實現互聯互通,讓深居內陸的中亞發展中國家有條件與世界連接,加速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在哈薩克斯坦,2022年7月,洲際油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央勘探與開發委員會簽署了《蘇克項目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合同》,確定開發期為25年。蘇克公司第一期年產6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產能建設方案,已經正式進入開發準備階段。主要在產項目馬騰油田和克山油田均位于哈薩克斯坦濱里海盆地,是國際公認的油氣富集而勘探開發程度較低的區域之一。
今年2月20日,烏茲別克斯坦能源部長朱拉別克·米爾扎馬赫穆多夫率領的烏茲別克斯坦代表團,分別與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保利長大海外工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將在吉扎克州和塔什干州建設總容量200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根據該協議,這兩家企業將直接投資20億美元。這些電站會為烏茲別克每年產生50億千瓦時的電力,從而節省1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烏茲別克斯坦能源部還與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計劃在卡什卡達里亞州、布哈拉州和撒馬爾罕州建設總容量為2000兆瓦的太陽能電站,之后每年將產生52億千瓦時的電力,為其節省1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2023年1月6日,在中土建交紀念日這天,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關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復興絲綢之路”戰略對接的諒解備忘錄》,中土兩國共同宣布將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未來,兩國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同“復興絲綢之路”戰略對接,以天然氣等合作為引擎,進一步擴大雙邊經貿合作,推進跨境鐵路等互聯互通建設,兩國關系將邁向新征程。
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吉爾吉斯國家化肥廠項目建設。為此,中國企業創新采取組合拳方式:由東光化工有限公司與河北百斗嘉肥料有限公司組成的百斗嘉農業發展公司主導,國內多個企業參與。西安陜鼓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一期工程項目建設;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發起人,保有二期項目建設優先權;河北礦業與百斗嘉成立了民營占股30%合資公司為其上游礦產提供勘查設計開采;財達證券與百斗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條件成熟時可為百斗嘉吉爾吉斯項目發債;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境外投資保險等。工廠建在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諾卡特區,總投資2.6億美元,總產量50萬噸腐植酸尿素和復合肥,百斗嘉運營30年后無償移交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根據協議,本項目將是吉爾吉斯斯坦30年內唯一化肥生產企業。
10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投資中亞地區,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古老的絲綢之路,仍在見證著沿線各國的不斷發展和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