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了解到,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累產原油已突破5億噸大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5億噸原油相當于近28萬頭藍鯨的重量,它們首尾相連可繞地球赤道兩圈多;可滿足14億人一年的基本需求;實現利稅超過3000億元。”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生產部經理王玉說。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國現代海洋石油工業的發源地。投產50余年來,已建成50余個在生產油氣田、190余座生產設施,是中國海域產量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
曾經的渤海油田,受限于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高難度和落后的裝備技術,產量增長舉步維艱。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我國海洋油氣勘探技術的高速發展,渤海油田產量快速增長,10年來累計生產油氣逾3億噸,遠遠超過前40余年的產量總和。
2019年全面實施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以來,作為踐行國家戰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骨干力量,渤海油田滿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愛國熱情,凝聚眾志成城、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以奮發進取、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大力實施“增儲上產攻堅工程”,全面啟動油氣供給保障中心建設,推動油氣儲量產量持續高峰增長。
四年來,渤海油田連續勘探發現渤中19-6、墾利6-1、墾利10-2、渤中13-2、渤中26-6等5個億噸級油氣田,共生產原油近1.2億噸、天然氣超過126億立方米,快速登頂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建成國內第二大油氣田,在國內油田中成為全國原油增量最大貢獻者,為我國原油年產重返2億噸起到重要作用。
在端牢中國能源飯碗的同時,渤海油田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油田敢為天下先,以“碳路先鋒”姿態率先對海上油田進行岸電接入;使用5條消耗潔凈能源的LNG守護船,支持海上油田生產和鉆完井作業;全力推動海上風電、陸地終端光伏和大氣區建設……通過岸電入海、能效提升、放空氣治理、發展綠色能源等舉措,積極打造“綠色油田”。
“十四五”期間,渤海油田將錨定“上產4000萬噸”戰略目標,高質量推動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長、天然氣大發展,全方位提升油氣資源供給保障能力。同時,聚焦世界一流油田建設,打造集勘探開發一體化、工程建設標準化、油氣生產智能化、經營管理精益化的標桿能源基地,為高質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