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乙烯項目投資熱度不減
近日,萬華化學(600309.SH)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山東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其建設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項目總投資176億元。另外,8月17日晚,榮盛石化(002493.SZ)發布的公告顯示,其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石化”)擬投資建設新增14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裝置項目,預計總投資為345億元。
對此,中研普華研究員崔鑲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布局乙烯產業鏈的目的多樣,但核心都離不開市場供需關系。近年來,我國乙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乙烯產量逐年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乙烯產量同比提高5.2%,2021年增速達到了30.8%。國內產量急速增長的同時,國外市場也在不斷轉移進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為保障生產的穩定性,在產地購買原材料,然后本地制取乙烯的新生產模式也逐漸興起,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國內生產市場。
一位乙烯公司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下游聚乙烯需求量不斷提高,加之市場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預計未來乙烯市場會出現較大供應缺口。同時,我國每年都會大量進口日韓等國生產的乙烯。在此背景下,資金雄厚的大型化工企業勢必會快速布局乙烯市場。
02、供需仍存缺口
乙烯是石化工業重要的有機原材料。乙烯下游消費主要應用于生產聚乙烯(HDPE、LLDPE、LDPE)和環氧乙烷,2020年,HDPE、LLDPE、LDPE和環氧乙烷分別占全球乙烯消費結構的29.4%、20.2%、13.5%和15.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乙烯產量達2825.7萬噸,較2020年增長665.7萬噸。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以及化工行業去產能基本完成,民營乙烯一體化項目不斷上馬,行業進入新一輪擴產周期。
8月22日,萬華化學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山東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其建設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該項目位于煙臺化工產業園,總投資176億元。
據悉,該項目為萬華化學乙烯產能的二期項目。萬華化學乙烯項目一期已于2020年建成投產,產能100萬噸,是山東省首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
8月17日晚,榮盛石化公告顯示,其控股子公司浙石化擬以345億元投建14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裝置。
8月8日,中石化岳陽地區15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煉油配套改造工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行了公眾意見征求公示。據了解,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改造現有800萬噸/年常減壓擴能至1000萬噸/年、新建30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新建100萬噸/年溶劑脫瀝青裝置、新建6萬噸/年硫磺回收聯合裝置,并配套建設儲運設施及公用工程等,項目總投資為40.47億元。
事實上,2022年8月以來,中石化多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陸續在全國多地進行建設,總產能近千萬噸。
金聯創化工分析師趙鵬翡向記者表示,在乙烯當量需求大、供需仍存在缺口的情況下,近幾年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均有乙烯及相關下游配套。2021年全球乙烯消費量19750萬噸,同比增長19%。2017~2021年全球乙烯消費復合增長率在6%,聚乙烯行業的發展,是驅動全球乙烯產品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
上述乙烯公司人士也表示,國內正加快30萬噸/年以下乙烯裝置淘汰退出,未來市場很快會出現較大供應缺口。同時,我國每年都會大量進口日韓等國生產的乙烯。
記者注意到,2月11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的通知》指出,乙烯行業加快30萬噸/年以下裝置淘汰退出,到2025年,乙烯行業標桿產能比例達到30%以上。此外,根據相關政策,對能效水平在基準值以下,且無法通過節能改造達到基準值以上的乙烯裝置,加快淘汰退出。
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乙烯實現進口數量2.07億噸,同比增長4.55%;實現進口額21.87億美元,同比增長50.72%。
崔鑲分析認為,在相關規劃中,小規模的落后產能將被替代改造,這也為后續的大規模生產項目騰出更多的市場空間。在此情形下,大型化工企業紛紛上馬乙烯產業鏈相關項目,以此搶占市場,完善自身的產業結構。
03、集約化逐漸提高
目前,我國乙烯生產路線主要以石腦油裂解為主,約占72.7%;CTO/MTO工藝占比約20.7%。乙烷裂解制乙烯(含混合烷烴裂解)、重油催化熱裂解制烯烴、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乙醇脫水制乙烯等技術均已實現工業化,乙烯原料呈現出輕質化、多元化、一體化發展趨勢。
萬華化學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主要有,12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25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2×20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裝置、20萬噸/年丁二烯裝置、5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含3萬噸/年苯乙烯抽提)、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以及配套輔助工程和公用設施。
公開資料顯示,萬華化學乙烯裂解項目采用國際最為先進的工藝和萬華自主研發的環保法PO/SM技術,打造國內高水平乙烯產業鏈,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同時,萬華化學乙烯項目的建設有利于完善萬華煙臺工業園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有利于解決工業園聚醚多元醇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原料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并可以消耗異氰酸酯產業鏈的副產品HCL,推動產業平衡發展。
趙鵬翡表示,近幾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乙烯衍生品市場需求表現偏弱,但技術層面的革新仍在推動乙烯產業蓬勃發展。新建裝置產能均在百萬噸以上,新工藝投資少,成本下降,收率提升,將推動老舊裝置的升級或淘汰。未來國內乙烯在原料的來源上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即以煤質/甲醇制乙烯的工藝在原材料占比中會逐步萎縮,原材料輕質化的工藝如乙烷裂解、輕烴裂解等工藝備受青睞;此外,占比最大的油頭乙烯裝置也基本都會轉為一體化裝置,在成本面的優勢或得到充分發揮。新建乙烯裝置下游配套也開始向差異化、高端化、功能化發展,大型煉化企業產業鏈趨于完整,產品種類豐富,附加值提升,競爭優勢也將愈加明顯。
開源證券表示,萬華化學120萬噸/年乙烯二期項目獲批,一體化優勢增強,維持“買入”評級。
另外,記者注意到,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石化化工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石油基乙烯能耗達到標桿水平(590千克標油/噸)的產能比例超過30%,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推廣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等技術,大型乙烯裂解爐、壓縮機、高效換熱器等設計制造技術,特殊催化劑、助劑制備技術,自主化智能控制系統。
中石化已經掌握原油蒸汽裂解制乙烯低碳技術,中石化計劃利用原油蒸汽裂解直接制乙烯技術建設百萬噸乙烯項目。2021年11月,中石化的原油催化裂解直接制乙烯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次工業化應用。
據了解,原油蒸汽裂解制乙烯是將原油直接轉化為乙烯、丙烯等化學品,將大大縮短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對此,崔鑲表示,生產技術的更新、市場規模的擴大、行業的改造升級、新制取技術的應用,這些都將會使得國內的乙烯市場競爭程度進一步加劇。目前,我國的乙烯行業仍然存在集約化發展程度較低、產業集群化不夠等問題。
“未來行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乙烯行業規?;酱蠓嵘?,原材料結構輕質化、低碳化、優質化趨勢更加明顯,乙烯行業標桿產能比例達到30%以上,加快30萬噸/年以下乙烯裝置淘汰退出。”崔鑲認為,可以預見,未來乙烯行業的集約化會逐漸提高,而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將進一步加劇。
04、上半年利潤倒掛
在今年高油價下,世界乙烯價格將保持高位震蕩,世界化工品需求復蘇預期放緩,乙烯需求增速放緩,乙烯裝置平均開工率維持在86%左右。在高成本及需求放緩背景下,乙烯盈利能力繼續承壓。
崔鑲表示,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短期內乙烯市場價格先升后降,不同時間的乙烯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差異。2022年上半年,在烏克蘭局勢、能源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乙烯價格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在一季度雖受東北亞檢修季的利好因素帶動下,價格出現寬幅拉漲,但是由于我國乙烯下游消費端需求表現低迷、基建行業開工不及預期等利空消息打壓,產業鏈整體價格下跌,成本面虧損嚴重,降負保價亦成為行業常態。
崔鑲講到,以石腦油裂解方式制取乙烯為例,在每月的乙烯生產過程中,盈利情況最好時每噸能獲利186.5元,而盈利情況最差時每噸虧損215.25元,但整體來看,在上半年生產一噸乙烯平均虧損46.19元。
趙鵬翡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乙烯價格整體呈現沖高回落走勢。受全球經濟環境及疫情影響,乙烯及其下游產品需求表現不及預期,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產業鏈盈利表現均不理想。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萬華化學實現營收891億元,同比增長31.7%,凈利潤103億元,同比下滑23.2%,出現“增收不增利”。
對此,萬華化學方面表示,受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基礎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主要化工原料、歐洲BC公司能源成本大幅增加,主要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
不過,趙鵬翡講到,盡管隨著產能基數的增大和經濟增速的放緩,乙烯當量需求增速有所下降,但市場潛力依然很大。
|